原文地址:练太极拳时怎样体现胸腰折叠?作者: 太极
有位对太极拳颇有造诣的老师,撰文指责有些拳师演练拳架时,上半身前倾,认为身法不中正,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不以为然,其实这位朋友并未真正了解原来的太极拳是什么样子的,以前的太极拳姿势不但上半身前倾,而且前倾到上下身呈45°。这就是胸腰折叠的练法,陈鑫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第73页第一段有关缠丝劲时对身法是这样描述的,“头手足皆成一二三或一四七矩折三角形兼带俯仰伸缩法规矩方为完全合一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由而轻重虚实刚柔齐发······。”
,为什么原来的太极拳演练时头手足要成45°三角形?这要从太极拳拳术特点说起,众所周知技击时要运用缠丝螺旋劲。螺旋劲是以45°的角度向前滚动;翻转的,这样才能化解对方来自各个方向的劲力;同时使对方失去平衡。所谓的中正是指。在与对方搏击时(所谓拳就是从搏击的角度来分析的)在动态中全身上中下三盘向各个方向45°旋转,互相之间保持平衡,否则的话,高速运动时不仅无法做到,闪战腾挪;避实击虚。反而有跌倒之虞。一百多年前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时,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感叹太极拳的身法。‘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如不是身法45°螺旋旋转折叠起伏,是无法做出这样的姿势的, 许多老师都说‘太极就是一个圆圈,太极拳也就是由无数的圆圈连贯而成的一种拳法。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开这个圆圈,离了这个圆圈便违背了太极的原理。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圆圈’ 既然是圆形远动,那么演练拳架时,就会有物理学上向心;离心现象、(其姿势和汽车转弯时车身倾斜的样子一样,舞龙灯也是圆形运动,大家可看他们动态时的姿势。)可是他们却要求学生练拳重心虚实变化时,躯干笔直;不能倾斜。而手要划弧线。这岂不是很矛盾的吗?这些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原因?是令人产生联想的,由于时代的变迁,原搏击性极强的太极拳,已变成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因不需要在实战中验证,已成了人人都可以戏说;信口开河地诠释;可以创编新的太极拳套路,原汁原味的传统太极拳,正在渐行渐远直至湮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