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微月光IJ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转载]太极拳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
0
0

先说不足。

许多人以为太极拳是内家拳,其实,从陈式太极拳的来源看,它的技术手段多是外家拳的路数,比如二路炮捶,看名字就知道它的起源不会很早,看动作,也能够看出许多长拳的路子。

更何况,陈太讲究的缠丝、擒拿,如果没有本力作基础,也很难发挥。

目前,看电视台节目,陈家沟的高手出场,一个比一个胖,一个比一个粗。

那种传说的太极高功,只是在传说中罢了。

 

内家拳与外家拳,我认为区别除了神意内敛或外露,更重要的是,是否合导引、养生的理数。

比如,手起是否引动三阴三阳经,身动是否引动内五行,是否有引水修渠、引火归元的理念。

在技击方面,是否着眼于拿脉打要、应感而发,等等。

这些东西,在道门是平常的东西。但在拳法里面,因技击的需要,可能都被忽略了。

这样,有些所谓内家拳,就有失大道矣。

 

统观当前诸家太极拳派,我的感觉就是,拳路太乱,不合养生之理(表现之一,就是除了所谓的“轻松、自然”之外,无心法)。在技击方面,抓不住重点,失却技击最需要的东西(形神意的充分结合)。

 

理想的一种拳法,我们抛开一切拘束,可以想象有三种层进的效果。

一是养生方面,要能够引、动、导、激发全身的重要脉络及要穴,以资养生之用。穷人,就没有钱花,不能借钱度日;因此,要首先储蓄人的精气神,渐而达到充沛的状态,这才是基础。失此,则失大道。

此步练之功深,诸身气脉应通畅、健旺。

此种水平的东西,我认为目前很容易办到,只要方法对,练之用工,很容易实现。

二是技击方面,要能够把最精最粹的实战中需要的要素放在“唯一”的位置,千万次的习练之,使之成为武库中的高科技武器,如精确导弹一样,不动则已,动之必胜、动之就结束战斗。练武的时间,绝对不能虚耗在长年累月的所谓的“次第”方面,而应一步到位,直接应用在技击方面,练用一体,归元无二。目前的传统拳术,在次第方面莫衷一是,无系统、可信的理论。

此步练之功深,应达到“形意合一、心手相应”的水平。

此种水平的东西,我认为能够达到,但需要点吃苦精神,实现起来不难,但需要吃苦精神,有意志毅力。但方法一定要对,内力运行的路线一定要非常清楚、明白。

三是愉悦精神方面,要能够使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开放、自由、宽阔,渐而达到冰解水融、心花怒放的状态;体现在对人对物方面,不是傲慢、狂态,而是慈悲、智慧。

此步练之功深,则得道矣。

何谓得道?不执!

此步功夫,不易达到,但如果方法对、用工,则接近目标,还不是难事!

 

虽然拳术是小道,用这种动态的东西去实现上述目标,有点难度。但是,接近总是可以的吧。

吾知龙门派有人在按人体经脉创编某养生拳法,但时机不成熟,还在实验。

在传世的拳法中,如果把“拳术”的范围缩小,那么,实现上述三目标的拳种,实在也难找出来。但是,如果把“拳术”的范围扩大、无限量,那么,还是有的。

 

还有一个折衷的办法,就是,你无论练什么拳,在练的时候,用上心法,就不一样了。

比如,在练拳时,走到练拳的场地,放松闭目体会一下“心息法界、天人合一”,把心量放到四维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达无限远的地方,再收回到小腹中心;反复体会之。这种状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太极、太虚”状态。虽然一瞬间用念,但一瞬间就有个“道”在内-----许多人可能一辈子不知道那个所谓的“道”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你,这个“一瞬间”的状态,就是道的一个滋味!

体会“淡、远、流畅、无拘束、圆融万物、忘我无物”,这样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只能说说而已,没法说详细。

打坐默诵佛号吧,佛门正宗,唯“阿弥陀佛”是念,一念纯阳,念到头了,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得到了。

 

南无阿弥陀佛!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