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微月光IJ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转载]肚子一鼓一瘪是“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吗?

$
0
0

  有位练太极拳的朋友问:“请教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怎么操作?

          一位老师回答:鼓荡,就是练气功。这就是所谓的把气功揉合到了太极拳里。太极拳真是包罗万象,揉合了古代的道家,易经,气功等。也就是肚子一鼓一瘪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语出武襄禹先生的拳论,这两句话处于一段文字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知道阅读文章,对于其中的词语含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否则就是有句成语所形容的“断章取义”了

        这段拳论全文是“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穿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换须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仔细阅读后,我们明白拳论的前半段,武襄禹(武式太极拳由陈式太极拳发展而来的)先生讲的是,练拳或对练时螺旋劲操作。‘气宜鼓荡’是形容起。承,转,合。螺旋旋转时拳式姿势外在神态或者形态而言。我们可以试一下。拿一件厚点衣服螺旋折叠时那衣服形态是怎样的。(气在文言文种除了作名词。指气体,呼吸,大多做形容词。)看看螺旋左右上下盘旋时是怎样的状态、就能知道“气宜鼓荡”的意思。而‘神宜内敛’则是对后半段拳论而言,‘神’即精神,如成语有‘聚精会神’之句,敛即收缩,与外在的‘鼓荡’相对,‘神宜内敛’干什么?是要求在练习或对练时要精神高度集中使缠丝劲‘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由此可知。“气宜鼓荡”是指练习太极拳时因緾丝劲旋转正确,体现在身法上的姿势神态。而“神宜内敛”是指练习緾似劲时要全神贯注,以保证练习时“······无使有断续处······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对于先贤的拳论,即使是现在的练习太极拳颇有造诣者,误解;曲解;或者看不懂者较多,究其原因,拳论中所议论的太极拳与现在流传的太极拳已有很大的差异,一百多年前,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稣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写下诗句“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可以印证。朱熹诗曰“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以练习现在流传的太极拳的感悟,来阅读和理解百年前的拳论,出现文不对题的误解是必然的。这无可厚非。

         由于受文学作品诸如武侠小说;电影的影响,一些练太极拳的朋友对拳论中的涉气词语非常敏感,认为拳论中涉气词语都是讲练气功的,甚至有位全国闻名的太极拳拳家说,某篇拳论中13个涉气词语都是讲怎样运气;练气功的,根据对“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两句话的误解,于是出现了练太极拳时肚子一鼓一瘪所谓“腹式呼吸”这样的练法对养生有害无益,危害不浅。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