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言当代太极拳“巨星”是指自称或被媒体称之为当代太极拳的“宗师”、“大师”、“领袖”以及这个“帅”那个“主”等等一群人。如今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但是在这个群体中懂一点太极拳的人不是越来越少,而是根本见不到。
我这么说,并不是以孙氏太极拳为标准藐视各派,而是以他们本门各自前人的拳照为标准。他们对于拳术一些基本的道理和最初级的规矩状态似乎还没有掌握,但是他们很着急,急切地要把一顶顶沉重的大帽子扣在自己的头上。他们打着太极拳这块招牌,时不时的还要给自己镶上“正宗”二字,因此,他们丢的就不仅是他们自己的脸,也不仅是丢他们一门一派的脸,而是丢太极拳这个招牌的脸。所以,我不得不对他们说上两句,介绍一点有关太极拳方面的初级常识,算是义务给他们这个群体做点扫盲吧。本篇就如何纠正他们在太极拳行拳中出现的常见病送出32字药方:藏胸拔背,提垂浑圆,周身对应,十字松开,手随身动,螺旋伸展,顺逆互寓,一气贯串。
相信他们中的一些人对这32个字中的大部分词语耳熟能详,但对其中的涵义,恐怕不甚了了,因为从他们行拳的病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此中之意并不清楚。希望他们能够静心研悟此药方之意,尤其可以对照他们各派前辈的拳照来研悟。如陈派应以陈发科先生的拳照为准绳,杨派应以杨澄甫先生在其《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拳照及董英杰、李雅轩、汪永泉、傅钟文等人的拳照为准绳,按照我所给出的32字悉心研悟之。若能如此,克服拳病虽不中亦不远矣。有些问题是他们前辈拳架本身带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暂且不谈,以免口舌之争,拳真练进去了,自然无须争辩,真伪、良莠立判。但他们首先需要接近其前辈们拳架的意境,才可能做出进一步的改良与提高。傅钟文先生当年让其入室高弟数人向孙剑云老师学习孙氏太极拳,其意在此乎?私下揣之,其庶几乎。
有人问,对此32字你为何不在这里给出进一步的详细阐释?
答:药已送出,如果还要掰开人家的嘴往里送,恐怕效果不会好,何况每个人的嘴长得还不一样,不能用一个模式去掰。尤其是某些当代太极拳“宗师”、“大师”、“领袖”们的嘴,除了他自己,还有多少只手替他捂着呢。当然如果这个群体中有人不知道这付药如何吃下,想就教于我,我自然会详加解说。
武术界,尤其是太极拳界自欺欺人久矣,当年手无缚鸡之力、遇挑衅谦抑避让的杨班候被后人编排的面目皆非,如今这些所谓的太极拳“宗师”、“大师”、“领袖”及这个“帅”那个“主”们更是靠各种背后的炒作平台上位,打自然是不能打,但恬不知耻的炒作者如过江之鲫,前扑后拥地招摇过市,好不热闹,使太极拳这块招牌急速走向当年气功的老路,让人联想到一幅幅虚假的丑态。如此下去,“巨星”们的好日子也不会太久。因此,我劝你们这些形形色色的太极拳“巨星”们,你们总该把你们本门的拳架子练的明白一点吧,别太丢这块牌子的脸。很遗憾,如今不丢太极拳这块招牌脸的“巨星”是见不到了,真不知道这样的太极拳文化能走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