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太极“法术”——技术原理及习练方作者: 纳百川的海
富予精武
文以载道
法术:发劲如展腰,要舒服。化劲如爱子,要亲切。舒筋展骨拢合抱,吞吐相依自然中。
——富文太极拳俱乐部
富文太极拳俱乐部,欢迎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共同修习携手拓展。
智汇富文
共修精武
合融载道
理寓升华
详细请加微信:fwtjqjlb88(中正)
富文太极拳俱乐部(原创)
太极“法术”——技术原理及习练方法探幽
沈阳——段富文
练太极拳先要给自己定个标准
太极功夫的起点
人们都说太极拳难练,太高深。太极拳高深是肯定的,但不是难练,功夫到了自然成,这个时间也不是很久,所以太极拳功夫不是高不可攀。
太极拳功夫成功的关键是起点走对,也就是说对自己的定位明确了,思维摆正了,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起点错了,就会南辕北辙。
首先要正确理解太极拳,凭空想象把太极拳看成神术,梦想一夜之间成江湖的大侠等等,第一步就不对,往下只能越练越错;再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经济能力、时间等,确定习练太极拳的目标,想要练到什么样,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多大能耐,学多大功夫,不能不知自己该练什么,而后说老师没教或自己没练好。比如:身体不好,为治疗慢性病,改善亚健康,养养生就可以了;身体强壮又爱好技击,就可以深入学习。这些都明确了再想自己付出或舍得的问题,要明确自己能付出多少,练功时间金钱等。人都说奔驰车好,花一千块钱能卖给你吗?是东西不一样,高度不一样。
如果以上都是正比,心态也会平衡,把自己先定位了,然后再学拳,基本上就无大碍了。
学太极几种错误心态
提醒几个易走错的起点:
(1)不劳而获,投机取其巧;
(2)说多做少,纸上谈兵;
(3)朝三暮四,好高骛远;
(4)拿来逻辑
第一种思维的人,通常认为自己聪明,一看就会,一听就懂。总喜欢东看点,西听点,认为自己都懂了,就能创拳了,把太极拳当成了幼儿的书,看图识字。(井底蛙)
第二种思维的人,理论滔滔不绝,能言善辩。但从不去真正的练拳,一年下来也没有好好练上一套完整的拳。(梦中人)
第三种思维的人,没有持久性,这山看哪山高,到处掘半井,注定一事无成。(无功必败)
第四种思维的人,不想付出就想拿来,拿不到就要说武德不好,总是找各种理由去挖苦抱怨。(人品问题)
太极拳的功夫来源于不断的努力和付出,常言说能舍才会得。去掉四种思维,尊师重道,持之以恒的去做事,水到渠才算成!
太极功夫不可以急于求成
天下任何学科、拳法等都不会有速成,所谓速成也是自身的“水平”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加以“点化”才出来的结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蔬菜上了激素长的快,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吃呢?同样小学的课程看似简单,为什么还要学六年呢?怎么不把小学缩短成一年和半年呢?太极拳是传统文化、哲学理论、经络学等的组合,博大精深,更不能以速成的心态来对待。
初学太极拳的心态要搞好
有这种感觉很好,说明用心了,上进了,表扬。初期学太极拳难是因为太极拳是用圆来组成的拳架,习惯了以直线运动的方式就会感觉难练。人都有个适应的过程,慢慢适应了就感觉不那么难练了,也会越练越好,越练越顺。
本来练得很好,那么为什么就感觉都没练对呢,心都烦了,不想练了呢?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有这样的感觉是你进步了,就好比玩游戏,你过了第一局来到了第二局,看到的东西你都很陌生,继续努力不久就会过局进入下一关。这是在前进提高的过程,努力加油越来越好。
太极拳功夫的进步
功夫是时间、汗水、悟性相结合的硕果。练拳其实已经有长进了达到了修心养性,只是自己不知道,初学拳时处处不得劲有棱角,心浮气躁,那么现在呢是不是顺畅了心态平和了,这就是进步,拳式通顺了内在循环就好,身体自然会强壮。练拳要静心寡欲到无欲,体会和感触内外的变化。抬腿落步要轻灵,神气上领避免双重之病。用肢体去表现内在,用内在去感触肢体。自己练功量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从有为到无为,然后才能无所不为。循序渐进,一定会更好。
太极拳功夫都在拳里
如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一样。颜如玉和黄金屋不是夹在书本的哪一页里,而是去学习知识和道理,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太极拳的功夫是内外的统一,思维运动和肢体运动的协调,十三势技法为主。练习方式有步法、拳架、推手、散放、打拿、器械等,这些过程不能缺乏,然后才会理解拳法的深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全在拳里。
五趾该不该抓地
此问题争论已久,练功时脚是五趾抓地还是放开不抓地呢?要放开思维,不要局限,单一的五趾抓地一定不对,一味的放松也是欠缺。要以脚心吸地五趾与地面相合,也可以理解为抓吸地面,这样脚面骨就是放大的,而且有合劲。
练站桩对时间的要求
人体的自然循环是30内分钟一圈,所以练桩要达到30分钟为好。有的人怕站桩,一站就累,不要怕,这是多数人的感觉,通过老师的指导不会累,练一段时间就能达到要求,并且站桩的时间会更长,自己就会喜欢站桩了。有个学员通过练习站桩,说:“老师桩看似简单,没想到很深奥啊,差一点劲就不同啊!”
这就是他提高了层次,进了一大步。有的学员站桩三四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怕,都能练好桩功。
解决练拳膝盖痛
关于膝盖痛的事说过了很多回,这种事也是经常现。痛的原因是膝盖受力,劲路不通,使膝盖受伤。打拳时先看自己是否中正,顶平,肩平。行拳过程中,身体是否轻灵,提起百会,注意两膝、两踝要相合,胯要合抱打开,行拳走架,根劲在骶骨,不要压在腿上,脚尖与膝盖要保持在一个直线上相对。练个别的式子膝盖痛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做了,劲走的对不对。然后去向老师找良方,一定会解决的,多观察多研究。
感应蝶舞练整劲
整体之劲,胸肋合抱(胸骨和肋骨合抱,要注意的是肋骨不是单一的腋下为肋骨,胸前和后背都叫肋骨,肋骨是围身体一圈),提顶长腰坐胯,根劲在骶骨。
感应舞蝶法和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异曲同工。出手和发腿时,要有个意,比如手上落只蝴蝶,做揽雀尾时,蝴蝶感受不到你的动,这样练习意识就会越来越强,灵敏度越高。出腿也是同理。发採挒劲时也是一样练习,在发劲时,身体动,手上蝴蝶都感受不到,这样发劲更透,更突然。发完劲后意识也不要丢掉,还是想有蝴蝶落在手上,这劲就整了。
肘胯旋转练习法(关键):周身移动无有不动,肘胯的旋转比较重要,有时做藏肘的动作时种感觉身体不太顺,也不知道差在哪里,其实就是胯没有同时旋转,藏肘比藏胯。练习时,如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四六步下沉站好,左手手心贴左胯手指向下,右肘向里做旋藏动作,同时左手感觉左胯旋转,右肘和右胯同时里旋藏,多练多体会,中节通身体运化更加。
.腹式呼吸:胸骨不要外突吸气下沉,同时内劲也下沉,小腹外突,这样比胸式呼吸吸顶灯氧气多,内劲是下沉的,这是顺腹式呼吸。如要再加强吸氧量就要做到逆腹式呼吸,在顺腹式呼吸的基础上,继续深吸气下沉这是小腹内压使养进入腰、盆、充盈两肾,呼气时腰、盆、充盈两肾的废气出来小腹突出,然后呼出体外。发劲时,内气下沉用不丢,吸气时蓄劲内气、内劲协调一致下沉,发劲时继续下沉并加压,呼出浊气,但内气、内劲依然要沉住不丢。多练习就会体会到。
抖颤劲:把四大关节内裹合住和腰椎抱紧,但后背和腰要向两边拉开彭圆。然后以腰椎带动可以左右旋转发劲,注意在劲力要发到头时,腰椎要有顿挫挺住感,有如一辆向下滑行的车,要撞到东西时瞬间把它拽住产生的顿挫劲。这样练习发劲更佳。
推手
太极拳的推手功夫不是单一学科,要按部就班的学习,练到哪学到哪,都是一步一步走到的,学习不是难事,难在改变个人的思维。推手是拳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感知太极拳,理解太极拳,同时又是修正拳架的过程。推手分四正、四禹。其中又分定步和活步。步法有一步法,两步法,三步法,前绕步法,后绕步法等,加以手法相结合练习,其中变化甚多,细腻巧妙。手上有吸提、引拿,腿上有管套、锁封等。四正手,棚、捋、挤、按。四禹手,採、挒、肘、靠。化劲靠的是内在的变化反应到外在的结果,看内外结合的是否统一,统一和协调的程度如何,化劲的结果就是什么。太极拳化劲的原理很简单,平圆、立圆、斜圆,开合升降,放大缩小,原地一站,不用动步就可以化解来力。
富文太极拳俱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