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微月光IJ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转载]浅谈武学元极道

$
0
0
原文地址:浅谈武学元极道作者:

石家秘传绵张的理论基础是“元极道”。已经确定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极道”的奠基人是金代的萧抱珍,距今近一千年。

金熙宗天眷(1138)初年,河南卫州人,萧抱珍创立“太一道”,1253年,元宪宗追赠萧抱珍为“太一真人”,又称“太乙真人”。

泰定元年(1324年),江南普善禅师得遇萧抱珍的“太一无字真经”,悟得“元极无字真经”,定“元极图”。

“元极道”在元代被奉为“国粹”。后来归于“全真教”。

“元极道”认为,万物起于“无”。 但 元气、元光、元音,在其中运化,是为“三元”。

                 

“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两仪立焉。”

阴、阳进一步运化,又运化出“阴中阳”、“阳中阴”,是阴阳中的精华。这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的太极图。

但是,事情并不到此为止。

“真阳”、“真阴”,(真者,本原之意)的矛盾运动,由缓慢趋向激化,最后集聚在太极图的中心“皇庭”之中。“皇庭”也叫“黄庭”、“黄极”,“黄”者,中央之意也。


“黄极”是一个无限小的概念,“皇极”之后复“皇极”,此为精之精也。阴、阳双方在“黄庭”内经过激烈的运化,动极而静,又归于“无”。

 “元极道”较好地揭示了事物的运行规律。比如两个气团相遇,起初是比较温和的运化,随着矛盾的激化,两个云团阴阳两极能量会射向“黄庭”,直接放电,形成雷暴、骤雨,甚至会在“黄庭”形成“龙卷风”,在一个极小范围内,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然后又归于无。

快速流动的水会在“黄庭”形成漩涡,发出巨大的能量,吞没一切。

氘原子和氚原子高速射向对方,会在“黄庭”相撞,发生核聚变,爆发出巨大能量,这就是氢弹爆炸。

这些都跟“元极图”道理差不多。

“元极”与“太极”显然处于不同的升化阶段。“太极”处于“渐变”状态,“元极”处于“突变”状态。“太极”是“阴阳鱼”的转动,“元极”则是“直射黄庭”,霹雳闪电。



所以说,“太极”尚圆。“太极的核心思想是“圆化”,



 “元极”尚直。“元极”的核心思想是“直射。

走“圆”则远,走“直”则近。

走“圆”则慢,走“直”则快。

搏击之道,不辩自明。

从“无极”到“两翼”,从“太极”到“元极”升华过程,这本来是萧抱珍的一整套理论。可惜国人知道“太极”的很多,知道“元极”的却很少。

至于把“元极道”用于武术的,据我所知,只有石家一家。

搏击,用于体育叫搏击,用于战场叫“搏杀”。生死攸关,必是甲乙双方高速射向“黄庭”,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黄庭”这个“无限小”的空间内,没有“大弧线”、“大架子”、“花架子”的立足之地。

从搏击的角度讲,“元极道”所揭示的几个运化阶段,什么“从无到有,两仪立焉”啦,那就是甲乙双方上台。什么运化出“阴中阳”、“阳中阴”,生成了太极图的“阴阳眼” 啦,那就是甲乙双方在做自我调整和运化,来点“气沉丹田”,“三丹相聚”,或者是转一转,观敌虚实,找找机会。但是不可能先“搭搭手”“摸摸劲”,没有那回事!

一旦选准机会,要立即向“黄庭”射进,贴身近战。在“黄庭”这个无限小的圈子里,一切都是那么直接、突然、快捷、凶狠。甚至没有“阴阳变化”,就如短刀子杀人,直截了当。

同类事物都会遵守相同的规律。就拿搏击的“预备姿势”来说,全世界都是双手抱于胸前,中国武术的老祖先也是双手抱于胸前,你看看中国明朝《拳经》画的老和尚,不也是双手抱于胸前吗?你非要把两臂张开抬得高高的,或者搞一个大开门的花架子,不挨打才怪!

不要使思路停留在“太极图”那个档次,大开大合画大圈,大弓步、大马步、拉大架子,那不适合搏击,那是表演,那是强身健体。

必须从“太极图”再上升一个档次,向“元极”图迈进,并思考在“黄庭”里博杀的一系列理论和手法问题。

你可能会问,从元极图来看,甲乙双方都向着“黄庭”射进,这个劲不是“逆”吗?

你说对了。

对“顺”和“逆”要辩证地看。

人在搏杀时的本能就是“逆”。

两个小孩打架,必然直接扑向对方,抓挠在一起,没什么“弯弯绕”。这种劲不但“逆”,而且“顶”。可以叫做“劲的初级阶段”。

在电视剧里的“武林大侠”们打起来,也常常是“初级阶段”,四掌相对,咬着牙相互推,导演不懂武术,不足为怪。

后来人们懂得了“顺”,知道“先顺后逆”的奥妙,这就是太极主张的“引进落空合即出”,这就巧多了。但是,“先顺后逆”,慢半拍,只能算是劲的“中级阶段”。

劲的“高级阶段”又回到了“逆”。但此逆非彼逆也,叫做“逆而不顶”。

如果能做到“逆而不顶”,就能做到迎风而上,“乘虚蹈隙,专博敌人要害”,“只进不退”,你打我,我就打你,你不打我,我也打你。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逆而不顶”,那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具体技法问题,那才是石家秘传“武学元极道”的真正奥妙所在。

这些就不便在网上讲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