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四百斤的老虎,能够窜起来四五米高猎杀动物?仔细观察就会得知,老虎窜起来也只是靠后面两条腿而已。除了人家是腰胯驱动之外,更主要是筋骨强健。食肉动物并不耐跑,相反食草动物倒是能够长距离奔跑。老虎狮子都是短距离一击必杀,就这一瞬间以十几倍于对手的坚硬尖锐速度,就足以取胜了。大自然最根本的规律就是强欺弱,只有老虎狮子吃羊,永远没有羊反过来欺负老虎狮子的道理。武术也是这样。练法就是把自己变得不断强大,强健程度要远超常人,故武术强身健体的道理也在于此,简单说就是功夫大不讲理。
对于筋和骨的研究,越是强壮的动物,骨头越重,筋也越韧。练武术的人敛力入骨,看着一百四五十斤的人,一上称有一百七八十斤,所谓藏肉,其实是骨头密度大,髓满骨硬,骨骼强壮于常人。我们都见过动物的筋,就是煮熟了也不好嚼,而生的时候用刀子都很难割断。所以筋骨强健,才是运动功能强大的主因。我们的前辈很早就发现了筋骨的道理,才发明出了易骨易筋的系统训练方法,把筋骨的强健结合在一起,塑造超强的体质体能和力量硬度。最有名的就是易筋经,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练法。传说达摩创造易筋洗髓二经,由岳飞归纳总结与岳家军拳法融合,形成了后来的形意拳。故形意拳有易骨易筋洗髓三步练法。那么如何易骨易筋呢?传统武术里讲究先天和后天,孙公禄堂讲是“先后天要相交”,比如我们五行拳的练法、六合九要、二十四法等就是后天方法;而无极桩、混元桩等就是先天方法。把先天与后天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成系统的功夫修炼。当然,后天中也有先天,先天中也有后天,先天后天并非各自孤立存在。比如五行拳看似动,其实内中一片安静,所谓身形应当似水流。站桩看似静,其实里头孕育着一片蒸腾,所谓静极生动、生生不息。先天和后天,根本的区分并不在外部形式,而是心之归属。若心动时,便是后天。若此心如如不动,便返先天。所以欲练拳,先修心。心里头乱七八糟、欲望横行,练拳是没指望的。
练拳讲究火候和关窍,都是需要过来人指点的。所谓关窍,可能你一开始学的不错,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上不去了,还会出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给你点拨一下,过了这个关口功夫就继续往上涨。功夫不断上身的过程,就是不断点窍的过程,所以自学真是不可能出来的。尤其是内家拳,练拐了会出事。火候也很重要。刚开始学拳不要练很长时间,尤其是所谓苦练更不能提倡。因为规矩没上身,架子也不标准,练得都是错的,练得越多对身心反而造成伤害。所以高明的老师都是培养你的兴趣,今天给你透一点,明天再给你透一点,勤练着点,但绝对不能多练,逐渐地越来越规矩,架子越来越板正,兴趣也起来了。所谓苦练是对身心的戕害,西方竞技是这么练的,八九十年代的武术杂志里也是这么提倡的,但那都不是真东西。人类在后天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搏击是通过长跑强化体能,通过负重强化肌肉力量,还有诸如跳绳、速度球之类强化速度。李小龙通过电击训练瞬间反应。这些都是后天外部手段,起效很快,但越往后越慢,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然后伤病就随之而来,伴随终生。通过跑步和负重的训练增强体质体能,是被动刺激身体适应的一种方法,身体有适应外部环境的功能,当你不断用运动量来刺激她时,它会主动提高身体机能来适应。但这种适应有个限度,不可能超越人生而有之的本钱,如果超越了生命也就到头了。所以不管是西方体育还是我们传统武术界,都有早死早衰的。传统武术练对了可以强身延命,但练错了也等同于慢性自杀。西方体育适当锻炼有益身心,练得过头了也等于自戕生命。像孙杨和傅园慧都有心脏病,这么年轻就得了这种病,就是消耗太大,生命的本钱已经托不住了。普通人锻炼身体只求有益身心,一定要注意度,不要贪心,过头了有害无益。
拳法要合上人的生理和心理,比如抻懒腰全身绷那么紧,可人却十分舒服,呼吸也十分顺畅,这就是合上了生理和心理。练拳也是如此,要把骨子里那个舒坦练出来,就越练越有兴趣,舍不得放不下了。那人在什么状态下最舒坦呢?其实就是婴儿的状态,专气致柔,脸上始终带着笑,看什么都开心,走啊跑啊也不累,哭几个小时嗓子也不会哑,我们练拳要返先天,就是返这个先天。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生长!婴儿是生长最快的,我们要易骨易筋,不也是生长吗?其实是逆生长,所谓逆反回真,再次发育!内家拳就是练这个,没这个和体育竞技就一样了。
回到火候的话题。一开始要勤练但不要多练,也是为了防止你练不出来憋闷失去兴趣,一旦陷入苦练的恶性循环就出不来了。慢慢地你把身心里头这个本、也就是先天的愉悦练出来了,这个时候没人逼你,有空你就会去练,所谓功夫出来催着你练,里里外外都舒坦。这时仍然要防止陷入苦练,要留有余兴。一碗饭不能都吃了,留下点明天再吃。练我们这个拳基本上是越练越精神,比如一千个劈拳,还想再打但估摸着差不多了,就休息。孙氏门里收功是无极桩,空空静静地化于虚无,才能散于血脉筋骨,成就功夫。练完溜达溜达也是对的,一溜达就有股子劲头上来,然后休息。
如今很多人练拳,注重肌肉的力量和硬度,打出拳来振地有声气势惊人,实际都是后天造作出来的局部之功,平时练得又硬又强,真动起手来在零点几秒的对接刹那会束手无策。练拳最忌讳肌肉做功,只要肌肉一做功就会气喘吁吁,心肺负担就开始加重,凡是怎么练的日子久了心肺会衰弱的。我们练拳是飘飘欲仙,里头美的很,外头看着脸上挂着笑,和婴儿状态一样。怎么练也不会喘,是所谓神意做功,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骨肉都是从属跟着走的。练拳就是在休息放松,这才是练法。虽然你不练肌肉,但肌肉会自己长出来,身体会越来越彪悍健壮,筋骨更加的粗壮结实。它们都不是练出来的,而是自己长出来的,所谓逆生长。劈拳练一段时间心肺功能自己就强了,然后就可以去用长跑测试,十几公里小意思。我们跑步是越跑越自在,呼吸若有若无,心跳始终平稳,一开始有汗后来基本没汗。
其实无论是动还是静,里头的东西都一样,无非是空空静静之中有个做主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你动力,这个生生不息的用不着你练,她本来就在那。孙公管她叫一气,也有叫内劲的,还有叫金丹的,还有叫虚无一气的,还有叫太极的。其实都是一个。真正的内家,何以为内?就从这句绳捆索绑里面去体会。我们练拳、用拳,都是在寻找或者回归生命本能中的自然反应能力。如果有人把你的手脚绑住要害你,你处于生命的本能肯定要极力挣扎解脱,这个挣扎解脱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并不需要你平时去练什么肌肉负重。就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在面对生命最后一刻也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形意拳、或者说所有的内家拳寻找的就是这种力量,简称“内力”。
我们练拳不要刻意地去求什么劲,你作为生命本身就具备巨大的能力,只是需要通过一定手段把它激发出来而已。那么先辈一句“绳捆索绑”,有智慧的人马上就明白什么意思,而且能够立马从身上做出来。所谓找明白人“给句话”,一句话功夫就上了身,也就是这个道理。内家拳不是去制造,而是彻底的回归!郭云深说一层功夫一层道理!这个拳门确乎如此。必须自己练到了这个境界,才真正体会到拳理是怎么回事,回头去看前人的著作,比如《拳意述真》里先辈的体会,才有知音的感受。如果没练出来,就如同雾里看花了,皆是揣测!所以用后天的思想来思考先天的功夫,或者研究先辈的境界层次,都是千里之远。
练拳心要静,心静则自能转化后天而为先天,其中妙处难以言表,唯过来人知之。心不静,便入后天,筋肉做功,气喘吁吁,心肺皆为消耗矣。何为心静?心不动,所谓“身形似水流”,外面虽然打得热闹,可里头这颗心始终安安静静地在那呆着不动分毫。心不静,也不能去找个静来,找来的静是假静,还是念头烦恼。只放下身心,看着念头,但自心不起,一两个月后自然逐渐清静。如水中投砂,徐徐沉淀自净。非要弄个网子去捞,其实还是不干净。孙公创造无极桩是天大方便,把重心放脚跟,膝盖一松,轻松自在,便是实践“至人之息以踵”。只空空静静可也。静不下来,便是先后天分野,一辈子便只在门外转悠。孙公云:虚无一气,金丹也,形意拳之内劲也!若不得空空静静,又何来虚无一气呢?这是根本的主题。故此门中但凡练出来的德行都厚重,因为大慈悲心从如如不动中来,也即是拳道合一之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