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魂》专访台湾杨家秘传太极拳传人林景泰先生
谢永广
来到台湾之后,一直想借机会跟台湾的太极拳老师们接触一下,了解一下台湾太极拳的发展脉络和历史,以及台湾太极拳名家推广太极拳的事迹。2014年3月19日早晨,在台北的朋友庄进利先生介绍下,我来到台北淡水河畔的大稻埕码头公园里,拜访了台湾杨家秘传太极拳传人,台湾杨式秘传太极拳协会荣誉理事长林景泰先生。庄进利先生介绍说林老师可是台湾大学的高材生啊。果不其然,林先生仙风道骨、温文尔雅、一副文化学者的风范。寒暄几句,我们坐在了林荫之下,品了一口浓浓的普洱,便进入了主题。
林景泰先生幼年身体虚弱,就读于建国初中期间,受武侠小说之影响,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个伸张正义的武林高手。在他13岁的时候开始练习少林拳,当时是台湾警官学校总教练韩庆堂先生和他的弟子们在教。可以由于自己身体的先天条件不好,每天拳打脚踢倍感吃力,再加上有气喘的毛病,身体虚弱的情况始终未能改善。在他15岁的时候,也许是机缘巧合,当时王延年老师就在他家隔壁的迪化街第一银行教授太极拳。通过父亲的鼓励和侯仙助师兄的介绍,林先生便跟随王老师学起了太极拳。回想起当时好像对打太极拳有一种无形的动力。几乎每天都是五点半起床,骑着自行车到圆山,练完拳之后再到学校上课。后来到台湾大学读书,同学们都嘲笑林先生说:“你为什么不去打打篮球、足球或橄榄球等比较有活力的运动呢?如果想防身也可以练拳击、柔道这些比较实用的武技啊。可你却偏偏选择了这种慢悠悠的太极拳。”“当时他们不理解,可时隔40年我们再聚会的时候,大家都60多岁了,他们都要跟我学习太极拳。”谈到此处,林先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紧接着,林先生介绍了他的老师王延年先生。王延年先生,字永康,号福寿,山西省太原市人,生于1914年,卒于2008年5月21日。幼即好武,亦好丹道之术,曾修道于金山派门下,道号上寿子。年轻的时候经形意拳老师穆修易介绍,拜山西省政府秘书王新午学习太极拳。后又杨式太极拳名家张钦霖门下学习杨家秘传太极拳术。杨家秘传太极拳属于武架,讲究虚实分明及手脚左右交叉平衡,不仅招招妙用,可以技击,而且配合丹田呼吸,可谓内外兼修。这套拳架原来为杨露禅祖师不传清朝满洲之人的秘密拳架。后杨建侯师祖传其弟子张钦霖。张师爷将这套拳架传给了王延年和苏起庚两位弟子。后因苏起庚先生于战事中牺牲,再后来王延年先生来到台湾。为保留杨家秘传太极拳之真髓,不使失传,特决定将杨家秘传太极拳在宝岛台湾广为传播,祈能永久留传后代。
林景泰先生自15岁起追随王延年老师左右,将近近50年的岁月里,有幸聆听王老师的教诲,感受王老师的言传身教。王老师不仅给了他健康和快乐,同时也让他领悟到了太极拳真理和自卫的功夫。但王老师影响他最深的还是教给他道家的养生方法和处世哲学。王老师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爱人如己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
他还清晰的记得,王老师平时很少生气或暴怒。从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中可以看出他的心是否浮躁,印证他的修为功夫是否沉稳。如果他能气沉丹田,达到内功的深层次,那么他就不易动怒。所以每当任何压力来临,王老师总能保持头脑清晰冷静,举止平和温雅,脸上更鲜少有焦虑和忧愁的神态。
王老师平生以推手功夫著称,但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夫。即使有人来试他的功夫,他也是先以保护对方为主,控制好对方的先机和方向,然后将对方轻轻放出,对方虽被打出去,但是身体并不感到疼痛。因此很多太极拳界的同仁们提起王老师都是畏威而怀德,无不赞誉老师的品德和技艺。
一位真正的太极拳大师,不仅需要具备很深厚的功夫,还要具备智慧、毅力和韧性。王老师在几次危难之时都能化险为夷,恢复健康。尤其是前些年的一次车祸,使他的脚筋受伤。可就在治疗的期间,他却没有耽搁制定的计划,仍然按照原计划到国外教拳,充分显示了一位太极大师的责任心、原则性和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力。
王老师的学生很多,他对学生从来没有贫富贵贱、宗教种族和国界地域之分。凡喜爱太极拳者他都来者不拒。王师在台湾教拳逾五十多年,其中近二十多年来常前往欧美各国教学,于1989年成立了欧洲杨家秘传太极拳教练学院,1992年成立美洲杨家秘传太极拳协会,并在1998年荣获“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之“中华武艺奖”。王老师不仅在台湾推广,同时也要将此拳推广至欧洲、美洲以及世界各地,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王老师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的国际知名人士,在太极拳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王老师生前曾担任杨家秘传太极拳国际联盟总会会长及总教练、2005年中华民国杨家秘传太极拳协会理事长、中华民国太极拳总会 名誉理事长及总教练、中华民国杨家太极拳协会 名誉理事长 等社会职务。因此,大家对他都非常的尊重,这足以证明王老师是一位道技双修和对太极拳发展有着卓越贡献的真正大家。
跟随王老师学有所成之后,林先生便积极的推广太极拳并广结善缘。太极拳也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68年林先生远赴美国留学。他于1970年在美国Boston之工程顾问公司担任结构工程师。工作之余开始在美国教授杨家秘传太极拳,长达14年之久。随后与从纽约来的梁栋才先生,一起成为了美国东北部推广太极拳的先锋者之一。1987年林先生迁居南加州洛杉矶,并在南培城华人协会教授太极拳达8年之久。1990年邀请恩师王延年先生莅临洛杉矶指导太极拳,并协助创立了美洲杨家秘传太极拳协会,担任了3年的常务理事及顾问。1991年林先生回台湾创业,并跟随王延年老师远赴大陆、欧洲及美国各地讲学表演。并参加了王老师亲传之拳架矫正班、推手训练班、散手应用班,同时受领天命为金山派道家第六代传人。2004年接任了“中华民国杨家太极拳协会”第三届理事长。2006年在国立台湾体育大学“行政院国科会数位典藏计划”担任“杨家秘传太极拳拳架”演示代表,并亲率杨秘师兄弟远赴法国参加欧洲杨秘太极拳总会和教师联盟的技艺交流研习会。2007年林先生接任正名为“台湾杨家秘传太极拳协会”之理事长。2008年便不再续任理事长,而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杨家秘传太极拳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整理,以及发展推广和教学等。期间被“台湾杨家秘传太极拳协会”聘为荣誉理事长。
林先生深深感到恩师平生教授杨家秘传太极拳之辛苦,所以在王宗师仙逝之后,唯恐此技沦为广陵绝响,遂继承恩师遗志,立志终生弘扬此拳。并在恩师生前的教学场所大稻埕码头旧地,重新开拓了杨式秘传太极拳安泰教练场。从此勤于教学,风雨无阻,至今已有六年之久。先后培养数以百计的太极拳学员。
林老师认为,学习太极拳一定要跟修道结合。一定要注重养生和修为。像狮子、老虎虽然很厉害,跑的很快,可是寿命很短,因为它们太强了。但是乌龟、大象动作都很慢,但是寿命却很长。美国人打橄榄球,剧烈运动不符合道家养生之道,所以很多运动员身体都有损伤。像这些运动,年轻人可以跑跳,但是年龄大了就做不到了。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运动剧烈,对身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林先生总结为“力学——垂死——终无补”,也就是说如果不懂得养生之道,年轻的时候很卖力的去练,就是一直练到死,你也不会懂得其中的道理。
那么其中的道理是什么?那就是符合科学的道理。再好的技术如果要想达到更高的境界,最后都要与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一定要慢下来,尤其是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这很不好,不符合人的修为之道。
道家最注重自身的修炼,而修炼的方法有静功和动功两大类。静功则以静坐为主,动功则以太极拳为最普遍。通过修道,功小者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功大者可开启道灵,产生智慧,使人达到性命双修之境界。可是世间修道的人很多,可得道的人却寥寥无几。为何?主要是缺乏修道的基本要素。哪些基本要素呢?主要有以下八大方面:
一 “财”
财是养命之源,修道如没有财物的支持,往往三餐不继,终究会半途而废。因为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可能让他去坚持更长时间的修习。在过去有钱的人才有能力去寻求和供养名师。过去这样,现在亦是如此。没有一定的财物,就很难去追随名师,也就很难获得名师的指点来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古人把“财”放在第一位是有道理的。
二 “侣”
这个“侣”就是伴侣,包括师徒、同学以及亲友等。有了伴侣共同修道就可以一起切磋研究,分享经验,相互照应,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与信心。所以,练拳或者是推手都最好要有一位好的陪练和对手,方能在技艺上更上层楼。一些老师在修道闭关静坐也需要有徒弟或者学生的照看方能顺利进行。如果是亲人、尤其是眷侣一起修道,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三“法”
我们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或者是修习其它拳道的过程中,很需要有好的老师或者经典的拳论及秘诀,这些就是所谓的“法”。然而“明师难寻,真道难求”。因为明师不仅要教给你正确的技术,还要能开启你的智慧,授你以“渔”的方法。所以说好的老师必须能够解惑,至少也要讲出正确的道理和方向。
四“地”
我们修道一定要找一个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没有污染且具有灵气的地方。古时候的道场,大都选择在藏风聚气的地方。但是时至今日,具有灵气值场所已被一些名寺古刹或宫观庙宇所占去。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个环境优美且生活技能方便之地来修炼。
五“恒心”
“若要修行无上道,哪怕风雨雪夜行”,既然要修道就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遇到挫折就放弃,结果功亏一篑。修道者一定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方能达到目的。
六“耐心”
任何事情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修道就要做好长久的打算,要有耐心。有些人学不会或者学的太慢了就放弃了,有些人学的很快可丢弃的也快。这都是很可惜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努力,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最后都能得到自己求之不得的成果。
七“时间”
就像打仗一样,不要等什么都补给好了再行动,那么敌人早就跑光了。可现在一些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工作太忙,练太极拳等退休以后再说吧。可是殊不知修道一定要趁早,一定给自己争取时间,否则到了年老再去修道,那么就很难达到性命双修之境界了。
八“智慧”
智慧不是聪明,而是一种经过经验累积的顿悟。顿悟者,对所有之人、地、物、事都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让人少走弯路。所以说有了智慧就能选择好的老师、好的功法、好的朋友和好的地点。如此自然会产生诚实正直的道心并且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一来就会让修道或者练太极拳者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这时候林老师的学生为我们沏上了新茶,并送来了茶点。喝着浓浓的热茶,品尝着台湾的点心,聆听着林老师言语,着实别有一番韵味。一个人练习太极拳不仅仅是要把身体练好和能够防身自卫,这只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功能。我们要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达到修养身心的效果。太极拳首先练的是身,但最终练的是心。练拳即是在修道,修道便是在修心。所以说一个人功夫再好,如果没有心灵上的修为,那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练习太极拳只有道技双修,方能成为一代大家。
繁华落尽方显英雄本色,历经风雨但见沧海桑田。就像这静静流淌的淡水河,就像这盎然矗立的大稻埕码头,它们经受了岁月的磨砺,才铸就了这般雄浑与豪迈!
笔者与林景泰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合影
林景泰先生带领他的学生们练习太极拳
林景泰先生拳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