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谈到走架子练习活步时的规矩:身随步动,手随身动,劲藏身后,螺旋伸展以及中轴要稳,落位要准,肩胯齐开,足下藏身等要求。这些规矩要通过练拳、走架子成为自然。所以要反复练拳,一天练多少趟,坚持数年,逐渐成为本能。遇敌时,打人如走路,进退闪赚凭任自然,无须再专注上述这些要求、规矩,因由这些规矩练出的功能已到了自己身上,临机发动那一刹那,无不合乎练习活步时的规矩。其实不仅活步如此,拳中一切规矩的意义皆如此。所以,孙氏拳讲究练出什么,扔什么,皆化归自然。但是扔的东西,必须是已经练出来的东西。
孙存周先生中年后,如果不是别人找上门来挑衅或故意生事,一般不跟人动手了,因为已经没有了对手,信手玩着就把对方制服了。肖云浦先生说:“在孙存周先生眼里,看各家拳师行拳、练拳如看童趣。”当时我对这句话并没有领会其意,后来张烈先生讲扔香蕉皮的事,对这句话的意思才有了一些具体的意象。孙存周先生最小的女徒弟张亚男与京城某太极拳著名拳师动手,一搭手,对方就跪倒在地,看上去没有任何玄妙之处,但效果惊奇,差距之大没有什么可比性。功夫到了自然的境界,与人较量时,于平淡中显神奇。
但之所以能于平淡的动作中产生的效果显神奇,则源自拳中规矩的合理、超胜以及严格按照拳中的规矩练拳。所谓规矩上身成自然。
在练拳的初级阶段,规矩多,要求严,要有老师随时纠正,三年之内不可一日无师。
上述这些都是老话,甚至可以说是废话,但是为什么还要说呢?因为总有人为了掩饰自己不懂拳中的规矩,以一句步法自然笼统概括。如果你愿意自欺,我无须点破,如果你还要教人练拳,就请你不要以自欺来欺人。做到自然合乎拳中的规矩是最不容易事。
那么这也规矩,那也规矩,难道前人的规矩就不能改进吗?
当然可以改进,但有个前提,就是你的技击实践超越了前人,或你的内修实践超越了前人,在这个前提下,你自然可以根据你的实践去改进、优化前人的规矩。但是,你有没有这个资格你自己说了不算,只有通过实践来判断。比如郑曼青先生把杨澄甫先生的拳架子改了,还弄出个美人手,合理乎?肖云浦先生在美国时曾与郑曼青先生有过接触,两人一搭手,郑曼青先生的重心就飘了起来,因郑曼青先生是名家,年纪又大,所以肖云浦先生这时收了劲没有发放。肖云浦先生说:“郑曼青先生有些明柔的功夫,但里面(内修)没有东西。”
在我看郑曼青先生弄出的那个美人手如同僵尸手,无论于养气还是于技击都是画蛇添足之举,是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瞎琢磨出来的东西。我曾看过郑曼青先生的一个推手视频,郑曼青先生与他的一个学生推手,他的学生是定步不动,而郑曼青先生则是偷步上前,先是跟步,再又进步踏中,把对方推出。其法平平,且有蒙人之嫌,观其劲亦平平,拙而不整。以郑曼青先生这样的功夫,根本没有资格去改杨澄甫先生的拳架子。所以,对于拳术中的规矩,不是后人轻易就能改进的,既不可轻易丢失,更不可轻易添加。细品郑曼青先生的拳架,走的是一条以松求松、以软求软的路子,因此入于顽空。其所谓37式尚不及其师杨澄甫先生的大架子。
不过由郑曼青先生这个推手视频刚好能体现出活步的某些技术优势,郑曼青先生偷步跟步以及进步踏中的时机掌握的还是不错的,此外身上也确有明柔的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