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微月光IJ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转载]马奎的练拳体悟--------张东宝

$
0
0

中国社科院教授、新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胡孚琛先生在拙著《大成拳筑基功》一书的序言中说:“老子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之论......吾亦讶其‘以不争为争’的思想如何落到社会人生的实处?后来参悟道学内家拳法,不禁恍然大悟......内家拳法讲究以柔克刚,以弱胜強的四两拨千斤之术......其要诀却是在生死相搏中敢于舍己从人,大松大软,直至忘我之境,这岂非‘以不争为争的实例!”

多年以来,我的师弟马奎在松与柔二字上,深下功夫,颇有切身的体悟,并以其不俗的拳学实践,印证了松与柔是进入拳学高级境界的必由之路。

马奎客居京都十多年,曾在几个公园里以教拳为生,凡来切磋者,均一个照面定高下,试技者无不心服口服而去,并奇怪他的打法不同于一般常见的大成拳(意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等拳法。

我则赞其打法为“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刁钻古怪,人莫能适;始终进攻,无有防守;处处主动,占尽上风”。

为了练出上乘的武功,马奎于1988年辞去工作,每天在家练功十来个小时,没有规定的时间限制,练得不辨晨昏,忘掉一切;整天就是站桩、坐桩,坐在那儿也忘掉一切。练臥功也一样,进入状态后,不知时间之长短。

但他认为,学拳炼功,还是应无过无不及,要循序渐进,不要硬撑強耗,而要顺其自然。

你只是一心想着炼功,不要去追求何时能成功;天长日久,自然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

在他看来,内家拳就是用意念指挥身体的內外,不要去用夲身的拙力;而要用意念来调动精神深处的灵力与神力。

如意念自己身轻如羽毛、如汽球;或重如大树、山石;或柔如棉花、水花;或空如风、如气。

与人交手时,应感觉自己无肩、无腰如水一般,只要一进击对手就忘掉自己,随对手之动而动;而对手的拳脚击来,自己却似乎突然没有了,虚空了。

我击人时,也柔若水一样,无孔不入,见缝就钻;打对手的感觉,好比是击打一个空洞之形,一掌下去,可以从头打到脚,如此打法,可使对手心生恐惧,精神崩溃。

他的拳学理念就是“大道至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实用化。

如对敌实战,首先要把自己的内与外高度统一起来,所谓内,就是自己内心所想的;所谓外,就是自己的身与手。

一旦打斗起来,身手是否能听内心栺挥?我们的练拳,无非就是通过长期耐心细致的练习、揣摩与实践,从而把自己的手脚四肢和内心意念交融在一起,做到心就是手,手就是心的心手合一、意形同步,内外双修,进而先知先觉。

练外家拳者,大都是从勇气、力量、速度、肌肉、耐力、技术上下大功夫。

以现代搏击术为例,均是借助外在的训练器械如举重、组合健身器、打沙包、踢木桩、跳绳、练臂力、练肌肉等,这类拳手大多肌肉发达,双臂力量过人,两肩平耸,高胸细腰,下腹扁平。

故而上身重,下肢轻,他们挥拳踢腿的幅度大,灵活性好,动作快捷迅猛,往往以快制快,以硬击硬。

但他们下腹空虚,下盘不坚实,胸腹抗击打较差,步法较慢,起腿攻人易被对方摔、绊、撞,而且出手攻人多半为长击,这样一来,便意图暴露,拳在半路便被对方格挡闪避掉了,形成出膛的炮弹,难以收回,使对方可以趁机而入。

再者,他们发出的力大多为局部之力,与整个身体、内气相脱节,力量单而短,无沉暴穿透之内力。

马奎却恰恰相反,他的求力方式是多站桩(长期站桩,两条腿与地面的反沖力得到大大提高),多放松(浑身上下尽可能地放松,大幅度提高末稍神经对外界的感应能力),多静心(专注身体内部微妙细致的变化,以便积蓄更多的能量);再加上站桩时的微动、小动、速动(动由心生,心手合一,意形同步),如此,才能进入拳学的高级境界。

在马奎看来,长期的站桩、放松之静式训练,可使上肢平肩及各部位发达的肌肉块(除双腿外),逐渐地变松变柔;五脏也逐渐地松沉为坚实的球状。

随着功夫的水平不断提高,身体上肢的僵肉硬骨被逐渐松化(自我感觉),气血也随着上肢的松化而下移,发达的胸部逐渐变为低平,肩部也由平耸变为人字遢肩,胸腹腰围逐渐变得充实、粗圆,双腿更加沉稳有力。

动起手来,有“形不外露,力不出尖”的浑圆之感。

此时,习拳者上身觉着无肩,两臂如鞭,转动则觉着无腰,体内如灌铅水的皮囊,异常充实;而且,浑身如同无骨一般柔软,动手变化似有无穷之意。

此时的习拳者如同不倒翁,上轻下重,胸腹腰抗击超常,双臂有蟒蛇般的灵动,且随直就曲,高低起伏,随心所欲,犹如鬼魅随形,使对方难以脱跑。

此时,习拳者内外如一,故无内无外,无腿无臂,且“你有,我有;你无,我有;你不能,我都能”;“你打我不怕(内气足),我打你难受;你打我打不着,我打你跑不掉。”

当然,这种境界,是不可能速成的,它需要时间和悟性,高深的功夫就是这样养出来的。

这种功夫如同千年之银杏,而非三五年的泡桐。

分享: 

2

喜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