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微月光IJ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转载]孙氏太极拳拳式中靠法示例

$
0
0

有人问:孙氏太极拳中哪一式里有肩靠技法?

答:引到身前皆有肩靠技法,靠法在形式上必须隐蔽,因为这是贴身时的用法,显形的靠法用不上。在此就拳式中的肩靠之法试举三个例子:懒扎衣中的退步穿靠、搂膝拗步中的插步翻靠、单鞭中的横步撞靠,皆为肩靠之法,此外拳式中肘靠之法亦多,暂且不论。

懒扎衣的退步穿靠是把捋、捩、靠三劲合一,也是三法合一。是用肩侧靠之法。其针对对象是彼正面攻击自己的情况。假定我是右前左后式,若彼出右拳攻击我头部,我随其势向斜后方撤左步,同时以左手斜着托其肘,向我右肩侧平捋,两足原地不动,抖胯以右肩靠之。若彼以左拳击来,我随势向后撤步,同时,我以左手裹其肘向我自身左肩方向处捋,以右肩靠之。此法亦称接肘靠。关键是接肘的时机要准,并与撤步同动。

搂膝拗步一式,含有指东打西之意,针对的情况是以一对二。当面之敌为一前一后,我不可腹背正面对敌,需侧身应对。假定先侧身应对右前方之敌,攻守因敌而动,表面全然不顾身后左侧之敌,有意引诱身后左侧之敌自我后面攻击。待敌进步将近,忽转身以搂膝拗步之插步插敌中线,同时左肘尖撑起随向左转身攻敌心口部位,肘随身动,勿自动作,左掌随转身外翻,取抓阴式。因敌攻我侧背,突遭反击,急撤,则罢。若敌来不及撤步,必截我肘手,我就其势,抖胯翻肘,以左肩撞靠。此为背靠法,亦称贴山靠。

单鞭一式含正面撞靠,为正面缠斗时用法,用时先根据来势左右分其手,走捩劲,随捩随靠,其步骤亦是捋、捩、撞。此法直观,无须多讲。

靠法与一切技击技法一样,需要因敌就势,切不可预设,不可专用。无论任何高明的技法,凡在技击中能用者,必须以感应为前提。所谓感应是包括反应、距离感、节奏感、速度、劲力、技法六者合一的综合能力。孙氏拳技击以内劲为基础,即不是依托一个单纯的反应速度,更不是依托什么独门绝技,乃是综合六个要素的感而遂通的能力,即“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这里之所以要介绍孙氏太极拳拳式中的几个靠法,是为了提示练习者,练习拳架子,研习拳术,不能稀里糊涂地练,要入进去研究、体悟其意,非如此,学不好孙氏太极拳。学习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以及进退顾盼定等只是个引子,引导研习者体悟、挖掘拳式中的意味,所谓十三式,但这个十三式的层次不高,所以1992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的全国太极拳推手交流、研讨会上,孙剑云老师讲:“我们家的太极拳名字与诸位一样,但意思、用法不同。”孙氏太极拳引导研习者入门的法子远在此之上,如中直平圆、圜研相合、四情八能、用法五心等,需要在走架子中逐项去体会这些要则,具体内容以前多有介绍,在此不赘述。

研习拳术,需要静心玩味,而不是玩着练,也不是傻练。

如何玩味?当然最好是有明师引领,这样效率更高。但如果身边没有明师,那么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引子”,这些引子很有用处,要学会利用,要静心体会如何根据这些引子自然地从拳式中走出其意来。如此练一次拳,就有一次收获。常有所悟,常有所得。我练拳很少,平均下来一天都练不到一趟拳,如今我练孙氏太极拳与数月前又不同,又有些新的体会,不仅仅是道理,而是实际效果。这是我这些年研究拳术的一点私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