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太极重要人物杨露禅, 因为武功高强,故有“杨无敌”之称。所传拳术有“凌得起筋,万全其骨,全得其皮”以及“风格匀缓、柔和、舒展大方”,精髓为“松”与“沉”。
杨露禅教了吴全佑功夫,是为吴家太极之始。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吴全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没有一招留起,总之你记著''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又有人传言,杨露禅给吴全佑最后的留言是“松”。
有人认为,太极需要练“松”,而且是长期的刻苦的、甚至是要受煎熬忍受肉体上的痛苦。所以说放松不是几天几个月能做得到,而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一定都能做到的。为什么说练一辈子太极拳就是松一辈子。
真是那样吗?
随着人们对于太极拳运动的了解,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信息交流越来越广泛,人们发现,当太极拳训练到一定地步,就要考虑有意识的经脉训练,向更深层次的训练方式发展,更好的体现“太极与健身”的作用。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五经六脉中的五经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经脉。六脉指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阙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
传统武学认为,练好足少阴肾经,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其中的关键穴道一松,全身皆松,必要的时候用于点穴手法辅助,就能达到古称的“体酥”,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导引全身肌肉和关节松散。附图,爱好者可以按图索骥。
这种“体酥”,或者点穴后自身的松软,与太极拳运动中的“松”与“沉”训练,有什么区别,读者自行体会。
这种“体酥”,经过了笔者体验,特声明。
想想也是,人家练习太极拳一辈子就是为了“松”,而咱轻轻松松达到“松”,确实不公平。不过反过来想想看,真传就一张纸,也许我们是对的。存在的东西,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也许获得了真传,不走冤枉路。
是非真伪,读者自辩。
关注《西安武式太极拳论坛的博客》,好东西属于武式太极拳爱好者。
祝开心愉快!
2015-7-8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