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微月光IJ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转载]身心钻探集——人体力学武学探索

$
0
0

   

开篇(慢慢写)

--------------------------------------------------------------------

     小时候看金庸武侠小说多了,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强者,可是,由于小时候体弱多病,在几兄弟里,我是力量最肉的一个,街头打架几乎总是以失败告终。

 

--------------------------------------------------------------------

瞬间感悟留下片言只字(只代表自己的观点)

---------------------------------------------------------------------

20150320

劲意决定训练成效。

20150224

忘记我前面的一些观点,我想我逐步能明白王芗斋先生的一些练功方法了,也明白姚宗勋先生等的一些方法了,王老真是天才。姚宗勋、于永年先生都得到了王老的一些东西,但我相信都只看得了一面。

放弃一些固有的思维,大胆探索,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大师,我就是一个求真者,探索者。

研究王芗斋,研究他的思想,他的站桩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尚云祥是想着,坐卧都练,其实他们的心法是一样的,李仲轩也许看了大师的另一面。如果我的想法是对的,那么王、尚都是顶级人物,可能就是那个时期少数几个有成的人物,那些号称几百年无敌手的人,可笑,没有为时代留下什么,王的东西几百年后都是闪光的。

建立人体内部动力系统,逐步精细化,再走向立禅求道的路,练到灵变,神变,站桩感悟去。

---------------------------------------------------------------------

20150223

中国内家拳要研究的是如何接点、夺位、控根、在此之前要练规矩、喂劲、练出超常的感觉,那就需要心意神合一,多站桩。

---------------------------------------------------------------------

20150222

看了少林吴古轮派、洪氏太极、陈氏小架等的原理和方法应该是一致的,我想他们原来就是一家的。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金刚一字的梵文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现今金刚为钻石的简称,也可比喻身材巨大有力的人。

创编金刚功——内壮、规矩,控制在三式以内(内壮指内喷气、外拍打,规矩指建立身体力学基本方式)

第一式:顶天立地。

桩功、内家功、立禅、丹道,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通往顶级高手,神变之路。

记得有篇文章里描述,姚宗勋先生说王芗斋先生有超人的反应,当前其发劲也是超人的,这些应该是站桩的功效(要么是童子功,要么是入道);同时,也有篇文章记录了王先生与英格比试前专门训练解决接手的问题,这两篇文章合起来,我们也能解释为什么王超人的武功,因为有超人的反应和速度,接得住点,控得住根,爆发是很自然的,这也是以快打慢,顺力逆行,发人如亲嘴的解释,也可用太极四字诀吞、对来解释。蓄而发,劲皆由根发,顺(对方来)力逆行(控制住,发出),练是这样,用也是这样,打乒乓球就是这样,接劲(点)的训练才是内家拳训练的重点。

看到两个好功法:古螳螂门秘传罗汉十八功和古传螳螂门三回九转功。

看裘晓君打拳,精彩,他的架子,发力中心主要在前脚,后手拳一处,和心意六合拳发力的模式(后脚头一条线)一样,传统应该反思,后瞪前刹这种模式慢了,看看姚承荣的发力,与裘晓君发力模式一样。

腹在大腿根,要强化这个部位练习。

理想学习安排:

第一阶段:3个月

活胯、活脊、协调上下、左右,前后,蓄力在腰腹;

根据古螳螂门秘传罗汉十八功和古传螳螂门三回九转功,思考如何练出重型爆发力和抗击打力,创造金刚功,创造锻炼活胯、活腰、强膀、肩胯合一。

持六字大明咒、控制呼吸和身心,让心逐步安静。

第二阶段:3个月

学习拳击,学习基本攻防,回来继续修炼,思考,完善内家功法,初步站桩和练习小周天;

第三阶段:3-6个月

学习散打或泰拳,回来继续修炼,思考,完善内家功法,站桩和练习小周天;

第四阶段:3个月

学习巴西柔术,回来继续修炼,思考,完善内家功法,站桩和入定;

---------------------------------------------------------------------

20150221

人体身体拧转可以瞬间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这个道理讲,六面力也是片面的;

所谓头部和尾椎对拉从人体力学武学的角度来说,是错误,易把力练僵硬了,王老姚老都没这么说。虚灵顶劲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他领起了人体的力,而腰隙是力量的变化的枢纽,力的变化或转化就在这方寸之间,这是中国武学的核心机密;

人锻炼,既可以被动受力,也可以主动发力;

道理对了,锻炼就应该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不断探索不断突破;

正确的锻炼应该是不断完善自己,身心都得到锻炼,健康程度完好;

单重是基础,但力的转换才是关键,也就是球体的受力,螺旋发力;

太极拳最有用的一句话是刻刻留意腰隙;

王芗斋先生是中国传统武学的一个宝库,没有之一,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实际锻炼的;

解放思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姚宗勋先生得到了王芗斋先生的一些东西,虽然可能仍不及王先生,个人认为已经非常了不起,而且对某些东西有所发展和定型,后人要学习的是王姚两位先生探索的精神;

常书范先生是有得者,脊柱论加上腰胯转换(陈氏太极)和心意六合拳的东西,也许再加上纵鹤拳的某些东西,就是中国内家拳的基本,最终是王芗斋先生体现的东西;

可以学习的人物:

意拳:姚承荣、姚承光.......

少林:德建禅师、吴南方.....

太极:陈中华、田金龙.......

心意:马胜利、陆建明.....

 

---------------------------------------------------------------------------------------------------

有空去了解巴西柔术、心意、永春、中国式摔跤。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756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