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宫穴解析
听宫为经穴名(Tīnggōng BI19)。出《黄帝内经 灵枢·刺节真邪》。别名多所闻、听多闻、窗笼。属手太阳小肠经。听宫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听指听闻,宫即宫室,此指耳窍,此穴在耳部,有通耳窃之功,故名听宫。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外耳道炎,耳源性眩晕,聋哑,神经性耳聋,中耳炎,耳痛,齿痛,癜狂,痫证,瘛疭,耳齿痛,音哑,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失音症等。
听宫穴意义
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穴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
多所闻、多闻。多,大也。所,修饰词。闻,闻声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理同听宫名解。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地部流来的经水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地部经水,故本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附注: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听宫的别名:听多闻,多所闻《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窗笼《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马莳注。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官,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针灸甲乙经》:听宫,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特异性:听宫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
听宫穴名解
听指听闻,宫即宫室,此指耳窍,此穴在耳部,有通耳窃之功,故名听宫。
听,聆也。宫,《说文》:“宫,室也。”《尔雅·释乐》:“宫,中也。”又有围、屏之意。一说本穴与耳门同位,闭口取之,则刺入者浅,故名“耳门”;开口取之,则刺入者深,故名“听宫”,喻犹达于深宫后庭也。
文源 丁咨
